“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为我们治水兴水指明了前进方向。
湖北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禀赋优厚,是人工水网十分密集的地区,水网区位优势明显,同时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交织。“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症结在区域社会属性与流域自然属性的不协调。想要破解湖北当前水问题,彰显水优势,必须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进一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有机结合,谋划好流域综合治理这篇大文章,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摸清流域家底,明确流域安全底线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近年来,省水利厅从流域整体出发,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发展,立足流域底图单元,摸家底、明底线、谋布局,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一是摸清流域家底。依托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划分成果,掌握自然资源、河网水系、水利工程、人口分布、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等底数,明晰流域片区的本底特征和资源禀赋,发挥流域资源优势,为统筹流域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明确流域区域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夯实基础。
二是划定流域“三线”。落实省控主要安全底线要求,具体确定各流域片区安全底线清单。明确流域水安全风险防控底线,保障标准内洪水下流域河湖防洪安全,确保遇标准内洪水时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重点水利工程防洪安全和运行安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上限,严格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保障供水安全;划定水生态保护控制红线,维护水生态安全所必需的河湖空间、河湖生态水位流量和水土资源。
三是强化省级统筹。基于流域家底和安全底线,结合各片区资源特点和发展定位,按照全省统一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流域治理与区域管理,优化空间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明确发展规模、方向和路径,形成各片区“四化同步”的发展格局。以骨干水网为依托,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促进水资源时空分布均衡,推进“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服务全省区域发展布局。结合流域安全底线,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等方面系统梳理涉水安全考核和管理指标体系,指导市州有序开展流域治理工作。分区分类建立流域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建立健全流域清单管理制度,指导实施差别化管控。
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流域规划引领
流域治理的均衡性、协调性、过程性、持续性对水利发展提出了基本遵循。在当前经济社会形势深刻变化背景下,湖北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强化先导支撑,需要全省水利系统加快做好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顶层设计,切实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夯实基础、巩固成果、加大管理保护力度,再接再厉、不断向前,继续谱写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实化流域综合规划统筹。流域综合规划是流域保护治理的重要依据,具有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以流域为单元,科学把握流域自然本底特征,统筹水安全设施建设与农业灌溉水利建设,统筹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统筹水环境保护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并考虑目标的前瞻性,合理确定治理目标、标准和任务,谋划一批流域安全重大项目,科学编制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特别是实化流域综合规划的基础性、约束力,其他专项规划必须以流域综合规划为依托,不得逾越。
二是强化流域防洪规划兜底。在长江流域防洪体系总体布局下,以流域为单元,以重点城镇、工业园区、耕地、重要基础设施为保护对象,以长江、汉江、清江及其他重要支流为骨干排洪通道,以蓄滞洪区、大中型水库、重要湖泊为主要蓄滞洪场所,畅通洪水通道,增强洪水调蓄能力,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加强重点易涝区治理,构筑“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排涝格局,兜牢兜实流域防洪安全底线。
三是硬化水资源规划约束。全面落实“四水四定”,精心管好“水账”,划定流域水资源利用上限,据此进行流域区域发展布局,突出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坚持“节水优先”的治水方针,把握空间均衡的总体要求,满足优水优用的合理需求,构建以江汉平原为核心,以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引江济汉、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清江引水等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为骨架,以百库千湖为调蓄结点,稳定可靠、多源互补、高效调控的水资源配置规划体系,强化水资源承载力刚性约束,全面提升流域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优化现代水网规划支撑。“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为实施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提供了“一主提质、两翼贯通、全域支撑”的水利保障,将有效解决湖北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学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不断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全面筑牢湖北水安全底线,以现代水网先导区支撑先行区建设。
守牢安全底线,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安全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凸显出统筹谋划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在新的发展阶段,全省水利系统需从为全局计、为长远谋的高度,守牢水安全底线,打造安全、生态、智慧、幸福流域,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提供流域安全保障。
一是建设水旱无虞的安全流域。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全面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通过补齐补强水利工程短板,完善流域防洪排涝设施布局和治理体系,提升流域洪涝灾害防御能力,确保流域防洪安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以骨干调水工程为依托,完善区域性配置工程为补充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推进灌区新建扩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流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依托水系脉络,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以水源地保护、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为手段,共抓长江大保护,遏制生态退化趋势,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加强江河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三是构建灵敏韧性的智慧流域。加快“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使水旱灾害防御、突发水安全事件处理和水工程调度更为灵敏、快捷、主动,提升整体联动水平,增强抗击灾害冲击的“韧性”。一方面,以流域为单元,构建长江等30多个省级水网的流域洪涝风险智慧防控系统,实现流域“四预”功能,为水工程联合调度管理提供智能化、科学化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以省级水网调蓄工程为结点,以引江补汉等人工输配水通道为纽带,建立重点片区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对水资源进行精细化调控,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和空间均衡。
四是缔造美丽宜居的幸福流域。积极打造骨干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冲带,改善沿岸生态环境,建成绿色景观通道。加强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恢复水域岸线生态功能。选择治理需求迫切的富水、沮漳河等流域片区作为试点,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的流域综合治理样板。开展“母亲河湖”守护行动,深入挖掘流域特色文化,保护开发流域水利遗产。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尊重人民智慧,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和建设共管,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